环球简讯:凝心聚力大思政 家风家训伴成长 福州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举办家校社网一体化建设主题活动

N海都记者 林涓

为深入探索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方法、新实践,推进于山片区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不同学段家校社网一体化建设,发挥家校社网在思政、德育、心育等方面协同育人的作用,认真实践“大思政课”基地的做法,利用大思政、大平台、大资源为学校思政德育工作助力,4月25日下午,福州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成员校齐聚三坊七巷家风家训馆,开展“凝心聚力大思政 家风家训伴成长”为主题的研训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山共同体”作为福州市最早成立的思政德育共同体,凝聚社会资源,三年来创新性开展各项一体化建设活动,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现代教育特色的“大思政课”新模式,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于山共同体与三坊七巷家风家训馆联合,挂牌成立“大思政课”育人基地,这是一次“大思政课”的总动员、总集合,是探索家校社网一体化新模式、促进育人机制创新的大胆尝试。同频共振,共同见证于山共同体校外育人实践场域的落成,领导来宾共同为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 “大思政课”育人基地揭牌。

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黄坚瑜对于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一以贯之的有益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山片区共同体充分利用三坊七巷家风家训馆的资源优势,成立“大思政”基地,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实践,提出三点意见和希望:一是深入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希望共同体各项探索和活动能与“福州市打造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总体建设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对标对表,重点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家校社网”三个一体化建设,让思政理论探索“热起来”、思政课堂教育“活起来”、思政实践育人“火起来”,为“大思政”聚势赋能。二是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山片区共同体把“三坊七巷家风家训馆”作为“大思政”基地,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尝试。家庭家教家风对孩子成长具有根基性、关键性作用,只有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才能共同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绘好“同心圆”,建构“大思政”,实现“育新人”。三是深入探索改革创新示范样本。目前,福州市已有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10个,已经覆盖、辐射151所学校。于山片区共同体创新打造思政德育一体化“1+6”三联模式,实现资源联动、活动联办、文化联建,做法可圈可点。希望各成员单位继续增进交流互鉴,当好福州教育改革创新的探路者、示范者、排头兵,在创新优化机制、凝炼特色经验,不断开创党建思政工作新境界、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更广平台上有新作为,为加快福州教育强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于山共同体设立轮值机制,按照共同体确定的阶段工作主题,由一所学校主持牵头、组织落实,其他学校协作配合,以轮值方式确保共商、共研、共建、共享,增进了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协同性。

“大思政课”育人基地得到了福州市三坊七巷家风家训馆的大力支持,闻进馆长指出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长期挖掘近现代史教育资源和红色资源,在时间、空间、内容、师资、方式、服务、渠道上为学校思政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和资源,携手共同探索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基地的长效工作机制。

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郑捷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区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大思政课”育人基地激活了这样的教育磁场,有利于家庭增强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利于片区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不同学段的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共同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传承的良好家风家训对孩子成长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专家、教师代表及不同学段的家长面对面交流,开展教育论坛,就如何传承好家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心理健康分享心得。

福州格致中学党委书记周雪英认为,共同体“大思政课”育人基地是思政教师成长的校外“加油站”,是赋能家庭家风家训建设的“连心桥”,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大课堂”,是推动社区文明的“幸福园”。共同体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大思政课”育人基地资源,推出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

未来于山片区共同体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统筹“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合力,全面推动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编辑:丁小燕

关键词: